而这些人,都要从科举之中获得。
李彻继续将目光投向考卷,帖经、墨义之后,剩下的还有诗赋、经义、策问。
他不准备将诗赋搬上考卷,不是因为不喜欢,实在是诗赋这东西对治国无用。
当然不是因为李彻不喜欢诗赋,没有人不喜欢诗赋,那是人类浪漫情感的结晶。
但是,这种浪漫救不了国家。
李彻也很喜欢李白,甚至可以称得上崇拜,但喜欢归喜欢,自己若是唐玄宗,也不会用他李太白。
而经义和策问,就是可以搬上考卷的题目。
所谓经义,相当于今天的论述文,但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。
考官从四书五经中摘取一句话或一个命题,要求考生阐发其微言大义,阐述其中的儒家思想和哲理。
经义就是进一步考察学子的学识,属于正统儒家学子的舒适区,但不是李彻的舒适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