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接着,他又抛出两道情境题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所辖的防区,粮仓与武库同时遭敌偷袭起火,兵力有限,你会选择先救何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接手一桩杀父案,凶手因其父与妻子通奸,愤而杀死二人,此案当如何判决?”

        这类问题并无标准答案,却能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考生的才干与思维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是重于后勤保障的稳健派,还是优先保障武备的强硬派?

        是恪守律法条文的法吏之才,还是懂得酌情考量人情的治理之材?

        李彻便可据此因材施教,在未来分配官职时,将他们安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这些考察实务的题目,李彻笔尖一动,又勾勒出几道‘不当人’的考题,嘴角不禁泛起一丝笑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恰在此时,怀恩前来通报,文载尹求见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彻当即大喜,立刻宣他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文载尹步入殿中,一眼便瞧见皇帝又在伏案疾书,面前铺开的正是科举考卷的格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