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彻笔锋一转,开始编撰墨义题。
        所谓墨义,考的便是对经义的理解和阐述。
        若说帖经是检验学子是否‘读过’,那墨义便是要看他们是否‘读懂’。
        在明清时期,对墨义的考核非常苛刻,要求字字句句皆需引经据典,恪守先贤注疏,不容半分己见,近乎僵化。
        毕竟那时候的文人,都讲究一个‘替圣人发言’。
        但李彻的大庆刚刚开始科举,自然无需用‘八股文’这样的变态规则,来禁锢考生思想。
        开科取士,首重务实。
        在李彻看来,能理解圣贤之言的基本精神,并能在实际中大致运用,便已合格。
        若能在此基础上有所阐发,那便是上佳之才。
        他提笔写下第一道墨义题:“‘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’何解?”
        此题甚为简单,只要能答出‘父母健在时,子女不宜远行,若不得已必须远行,也需告知父母明确的去处,使其安心’,便算掌握了基础。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