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这种情况下,陛下若要推行此等需要广泛读书人的科举制,最终有能力脱颖而出的,恐怕依旧还是那些世家子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而世家子弟畏惧陛下,怕是不会来参加科举。即便真有世家之人来参加,必然会轻松赢过其他人,那岂不是换汤不换药,又为朝廷招来一批新的世家门阀?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彻愣了愣,顿时反应过来,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。

        后世的科举制之所以能成为王朝支柱,是在经历了唐宋数百年的发展,伴随着印刷术普及、教育下沉、士族门阀彻底衰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之后,才得以实现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宋朝,士大夫阶层完全取代了门阀世家,阶层流动性极大增强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上官学、私塾的广泛建立,相对廉价的书籍流通,才为科举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。

        宋朝的顶尖士大夫阶级,哪怕是权倾一世的当朝宰相,如果没有像样的后代继续可靠,其家族也会一步步走向衰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如今的大庆呢?

        知识被极少数人垄断,教育资源极度匮乏,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种背景下,搞大范围的公平考试,无异于空中楼阁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很可能真如诸葛哲所料,只是为旧势力提供了一个进入朝廷的新渠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