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,尺寸标准化。”她让助手铺开一卷早已准备好的图纸,上面绘制着几种核心武器的详细尺寸图,标注了极其精确的数字。“长矛,定三种标准制式:一丈二尺(重步兵用)、九尺(轻步兵用)、六尺(车兵/巷战用)。矛杆直径、枪头形制、重量,皆有定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腰刀,定两种制式:长刃阔刀(力士破甲用)、标准佩刀(通用)。刃长、刃宽、刀柄长度及直径,皆需严格依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弩机,以现有改良弩为蓝本,所有零件尺寸,必须完全一致!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工匠看着那精确到分的图纸,眼睛都直了。这…这要求也太苛刻了!

        “第二,零件通用化。”云芷继续道,“同制式武器之零件,必须可以互换!甲矛之杆,可配乙矛之头;甲刀之柄,可装乙刀之身;弩机之望山、弩臂、扳机,必须任意拆装组合皆能严丝合缝!日后维修,只需携带标准零件替换即可,无需再耗时费力单独修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概念更是让工匠们目瞪口呆。可互换零件!这可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理念之一!

        “第三,生产流程化。”云芷开始改造生产模式,“摒弃一人一器从头到尾之旧法。实行分工协作:专人选料、专人锻打粗胚、专人精加工、专人热处理、专人组装校验。每人只负责其中一两道工序,专精于此,可大幅提升熟练度和效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还设计了简单的“流水线”工作台布局和物料流转路径,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等待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第四,质检标准化。”她制作了几种简单的“样板”和“量规”,如检查矛杆直度的卡板、测量刀柄直径的铁环。“每件零件、每件成品,必须通过样板检验,不合格者,回炉重造,严禁流入军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套组合拳下来,整个匠作营的运作模式被彻底颠覆。

        推行之初,阻力巨大。习惯了自由发挥的工匠们极其不适应这种刻板的约束,废品率一度飙升。老工匠更是抱怨连连,认为这扼杀了匠人的灵性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云芷态度强硬,毫不退让。她亲自蹲在匠作营,监督标准执行,对每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都冷酷地要求返工。同时,她也改进了奖励机制,对达标率高、产出效率高的工匠给予额外粮食或金钱奖励。

        渐渐地,奇迹发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