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块化练兵成效显著,新军的协同作战能力与日俱增。然而,云芷的优化算法很快识别出了新的瓶颈——武器装备的杂乱无章与低效维护,严重制约着战斗力的持续生成与保持。

        校场上,长矛长短不一,刀盾规格各异,弩机更是十弩九不同。这不仅影响阵型的整齐与发力的统一,更给后勤保障和战地维修带来了噩梦般的难度。一场演练下来,损坏的武器堆积如山,工匠们需要根据每一件武器的独特“伤势”进行定制化修复,效率极低,且极度依赖老师傅的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显然不符合云芷对“效率”和“秩序”的极致追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日,她再次来到了镇内那间唯一的、略显简陋的匠作营。此刻,里面正忙得热火朝天,叮当作响,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,正对着一堆损坏的兵器发愁。

        云芷的到来让众人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计,恭敬中带着一丝畏惧地看着她。这位“女诸葛”先生,每次来都会带来一些让他们头晕眼花却又不得不照做的“新花样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云芷没有废话,直接拿起一柄断裂的长矛木杆,又指了指旁边几柄长度、粗细略有差异的长矛,问道:“此类损毁,修复需耗时几何?若需紧急补充新矛,又可日产几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工匠连忙回答:“回先生,这断杆需寻匹配粗细的木料削制镶嵌,费时费力,一日也修不好几根。至于新制…更是麻烦,选料、烘烤、矫直、削制、***头…一人一日能制成一杆良品已属不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云芷又拿起两把看似一样的腰刀:“此二刀,刃长、刀阔、刀柄尺寸,可有细微差异?若甲刀之柄损坏,可否用乙刀之柄替换?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工匠仔细看了看,苦笑摇头:“先生明鉴,确有差异。王铁匠和李铁匠打铁手法不同,便是依同一式样,打出之物也总有差别。刀柄都是贴合刀身单独安装的,无法通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效率低下,兼容性差,无法规模补充,此乃取死之道。”云芷放下武器,语气冰冷地下了论断。

        工匠们面面相觑,冷汗直流,不知这位先生又要有什么大动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即日起,军械制作与维修,推行新制。”云芷宣布,“核心为:标准化、通用化、模块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再次展现了她那超越时代的、带有早期工业化思维的规划能力: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