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奴并未于此处驰骋太久,他们知晓绛邑虽小,却不是他们这伙攻城的下等兵所能拿下的,因此匈奴耀武扬威了一段时间后,就引骑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到匈奴引去,身处绛邑城头的贾逵,心中不是庆幸,而是长叹了一声,不能破贼安民,他这个绛邑县令做的实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人,准备笔墨,我要行书王府君。”贾逵招呼了一声,他打算向王邑申请援军,以此击破匈奴,保境安民。

        侍从很快递上了笔墨,贾逵摊开一张绢布,笔不加点的书写了起来,不多时,一封求援的书信就写好了,他招来一名心腹之人,让其将这封书信带到安邑。

        遣送使者离去,贾逵驻步城头,继续做起了他应尽的义务,守御住绛邑,保的一县百姓的安平,偶尔他举目西眺,希望能看到援军的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引去的匈奴队伍,仗着马力,没花上什么功夫,来到了东桓城外。他们先是奔回本营,也就是袁军大营旁的匈奴营寨,卸下妇女和珍奇的财物,然后带着些许劫掠到的粮帛,上缴给了袁军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袁军引来的助力,高干允诺匈奴征收税赋作为军用,同时要求匈奴缴纳部分征收到的税赋,用于补充袁军所需的粮草辎重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匈奴劫掠在行,征缴赋税却是不太内行,于是乎,匈奴分批而出,受着征缴赋税的命令,干起了劫掠的勾当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匈奴的这种做法,身为新任河东太守的高干,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在他眼中,匈奴前来助阵,是该给一点好处,同时匈奴劫掠的效率很高,对于补充军需来说很是不错,能较高效率的食敌之粮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和高干同行来此的河东都尉郭援,却是对匈奴的这种做法看不过眼,他向高干进言道:“府君,匈奴受到你的命令,征缴河东诸县的粮草,然而所过之处,有如蝗虫过境,男丁遇戮,妇女受辱,再如此下去,恐是河东黎庶将一扫而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