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刘璋也知道,如今之世,并未有所谓的民族主义,顶破天就有一个华夷之防,而华夷之防也并没有那般严密。更多的时候为了利益,汉人和夷人能混在一起,就像眼下,高干为了攻下河东,招来了匈奴助阵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高干所欲者,河东也,河东之民,确乎不是高干所欲者。”荀攸感慨了一声,他揣测出了高干的心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夫举大事者,以人为本。”刘璋摇了摇头,他感切道:“高干纵得河东,但不得河东之民,不过孤身一人,河东太守之职,于其有何益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公说的是,高干此行确是荒悖,有违天理人情,非是良人应行之事也,所谓报应不爽,其人必然不得一个好结果。”荀攸应和了一句,同时未卜先知的道了一句高干的未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刘璋斟酌一二后,出言道:“吾意夏收之后,不管河东战事如何,也要倾尽关中之粮,遣军河东,纵使杀不得高干,灭不得匈奴,也需为河东开一太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公仁德。”荀攸感喟了一句,向刘璋致以敬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河东。

        绛邑县令贾逵望着城外御马来回奔驰的匈奴,心中不胜其忿,盖因匈奴的马背上载着哀泣的妇女,以及尚且沾血的财物,便可知这伙匈奴不知屠戮了哪处村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贾逵身为绛邑县令,有守土之责,然奈何他手中唯有县兵,以及为他招募守城的县中青壮,这些人守城尚可,却是不得出战迎敌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乎,贾逵只得拍打着城垛,心中怏怏不快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