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所修器准,不求新制,反列十年内旧器之耗材、耗银、耗工,细至寸厘、银两、时辰,编列《度录三十篇》,呈予器堂。
朱标观毕,未言一语,只当日夜召三案会同者十人至东宫,设案评比。
凡观录者皆叹:“此录虽不言法,却处处有法。”
“可惜出自庶吏,不为正编。”
朱标闻之,却笑道:“若今朝之政,还靠正编出法,那便不用设我这东宫。”
翌日,朱标手批一道:“赵文宽试职之录,即为器堂之准。”
“若有异议,三月之末,可堂前公议。”
此言落下,朝堂无声。
三日内,竟无人上章言异。
顾清萍一夜未眠,翌日晨起对朱标道:“您今日以一庶吏之笔,破了朝中人望之说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