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初的梦灵沉思着,然后分享自己的视角:它漫长休眠的原因不是懒惰或冷漠,而是尊重——尊重自然进化的节奏,尊重自由选择的价值。
“有些唤醒太早,有些太晚,”它传达,“时机就是一切。”
凌夜理解了这个智慧。他们的现实确实经历了快速成长,但或许太快了?他们是否准备好了面对这种原始力量?
最初的梦灵感知到这个担忧,发出安抚的能量:“不是快慢问题,而是意图问题。为什么寻求我?”
这次,苏晓回应,分享他们对更深层理解的渴望,不是为力量或控制,而是为智慧和共鸣。
这个意图被接受。最初的梦灵开始分享知识——不是数据或技巧,而是根本的理解:现实的本质,意识的角色,存在的意义。
在这个过程中,凌夜有了突破性发现:他们现实的“设计感”不是来自外部控制,而是来自内部模式——某种所有意识共享的深层结构,如同遗传密码般自然。
“我们既是设计的,又是自由的,”他惊叹,“就像音乐既遵循乐谱又自由表达。”
苏晓也有类似洞察:“界限不是监狱,而是定义。没有界限,就没有形式;没有形式,就没有体验。”
这些认识解放而非限制。他们理解了观察者和导师的角色不是控制者,而是守护者——保护过程的完整性,而非决定结果。
就在这种共享达到高峰时,干扰出现。不是来自外部,而是来自他们自己团队内部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