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把笔记里关于赊账的部分标出来,又翻出之前录的访谈录音,反复听着老茶客们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时候一到月底,茶馆老板就拿着小本子对账,遇到困难的,就说‘下次一起给’”,慢慢找回了些信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六一早,林晓禾坐最早一班大巴去乌镇,到的时候苏木已经在车站等她了,手里还提着给杨大爷带的桂花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杨大爷知道咱们要来,特意把茶馆开门时间提前了,还叫了几位老茶客过来。”苏木接过林晓禾的背包,笑着说,“别紧张,今天咱们就是来‘找证据’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杨茶馆在巷口最里面,木质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招牌,门帘一掀,就闻到浓郁的茶香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大爷正坐在柜台后擦盖碗,看到他们进来,连忙起身:“晓禾丫头,苏老师,快坐!我泡了新采的碧螺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茶客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,看到林晓禾,都笑着打招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就是写茶馆故事的丫头吧?我们都看过你的,写得挺好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林晓禾没想到老茶客们居然看过她的书,脸一下子红了,紧张的情绪也松了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杨大爷,老伯伯们,”林晓禾坐下后,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困扰,“我写了茶馆赊账的情节,读者说不真实,还有人说用玻璃杯泡碧螺春不对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