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于,一个穿着仙鹤补子官袍的御史从队列中走了出来。
“臣,都察院左佥都御史,张楷,有本启奏。”
来了。
朱由检的目光,落在了那个名叫张楷的御史身上,此人年约五旬,面容清瘦,眼神锐利,是东林党内有名的“炮手”。
“讲。”朱由检淡淡地道。
“臣闻,月前,黄河于河南兰阳县一带决口,虽非大汛,亦淹没良田数百顷,致流民上千。地方官吏上书,请求朝廷拨发钱粮,赈济灾民,修补河堤。然月余已过,户部与工部之间,却为此事之归属,相互推诿,至今未有定论。臣以为,民为国本,社稷之安危,系于万民之心。如今灾民嗷嗷待哺,朝中大员却为部门之见,置民生于不顾,此风断不可长!恳请陛下,降下雷霆之怒,严惩不法之臣,速决赈灾之事,以安万民之心!”
张楷说得是声色俱厉,正气凛然,一番话说完,对着御座深深一拜,一副“为民请命,冒死直谏”的忠臣模样。
殿内,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议,皆是言辞恳切,痛心疾首。
朱由检静静地听着,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。
这看似是在弹劾户部与工部的官僚作风,实则是一记精心计算好的投石问路。
第一,他们选择了一件“小事”。兰阳县的决口,规模不大,不涉及国策根本,是一件纯粹的民生事务,在这种事情上,皇帝没有任何理由拒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