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儒就是能够道德自觉的人。大明的官员都是些打着道德幌子,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伪君子,那里有真儒呢。空谈治国当用儒臣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宋代的先贤给出的方案是理学,大明的贤德们提出了心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句话,别人也许不懂,郑太妃是能听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程朱理学、陆王心学。”她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程朱理学讲的天理是认识的对象。陆王心学所讲的天理,是我们心里本来就有的条理,是我们的心性。心即是理!

        朱熹讲性既是理,那是认识论立场。

        王阳明讲心即是理,那是本体论立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最大差别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官方选择了程朱理学作为科举的法定教材,二百八十年不变,。大清又继续承继。

        心学最终没有被官方认可,道德自觉没能立得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靠程朱理学是立不起来知行合一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