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得红尘真妙处,风流岂让古人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袁崇焕吟诵完后,低头叹息。回首自己的一生,自己也忍不住苦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崇焕这一生,少年立志,平边患、清吏治、正朝纲、挽狂澜于即倒、救百姓于倒悬。如今回首,真是早岁那知世事艰啊,当年怎么也想不到,这一生功业,居然是这样的。一入宦海身不由己,说了太多违心的话,做了太多不愿意做的事情。代人受过的事情,不知道有多少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直到在这里这一个月,真正静下心来,才想明白,我从小学的儒家经典,从根本上就错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,儒学的问题,早就有人发现了。北宋五子开始,一直在反思造成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问题出在哪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本来准备走的郑太妃,转过身来,冷笑道:“这是两千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,难道袁督师在这诏狱里,要效法周文王不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袁崇焕知道她有学问,她就是因为博览群书,才华超群,才被万历宠爱的。她年轻时,就不是特别漂亮的美人。这是拿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讽刺他。

        盖文王拘而演《周易》;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;屈放逐,乃赋《离骚》;左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……。

        袁崇焕笑笑说道:“这个问题其实是,学习儒家思想的官员,他们不能成为道德自觉的主体。这是一个根本大问题。孟轲死,道不传!道不行,百世没有良好的正治。千百年没有真儒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郑太妃是个学问家,对儒学有很深的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何为真儒呢?”她问道。这种哲学问题,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