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条路的南侧基本没有太多的人居住。除了中间位置的天坛和先农坛两大建筑全外,都是荒地。北侧是密集的居民区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是杨凡的皇城北大街动迁,在左安门内兴建了很多的六层住宅楼的回迁小区,才让这里有了些人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路上,暮霭沉沉,空气中都是草木的味道。感觉和在荒野中行走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骑兵门都把微型的电石灯挂在马脖子的铃铛下面照明。

        电石灯可以做的很小,历史上自行车灯,早期汽车的车灯,马车车灯,矿工的头盔灯等都是使用的微型电石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灯非常好用,只要几粒电石,就可以照明两个小时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条路虽然是青石板铺成的,但是二百年的岁月,已经把这些青石磨损的坑坑洼洼,还有好多缺失的。深深的车辙,如果看不清楚的话,也容易在黑暗中别断马腿。

        过了天坛,前门大街的北半段终于有了人烟。路两边各种买卖摊子也出现了。这里好多支起草棚子的买卖家儿,还在招呼客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宵禁改到子时开始后,整个城市似乎也焕发了生机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天气已经冷了,夜晚的风很凉了。杨凡穿的不多,也感觉到了些凉意。看着路边摊,忽然来了兴致,想坐下小酌几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路边摊俗称狗食棚子。是京城南城的特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几根木柱子,撑起骨架,上面覆盖竹席和稻草防止漏雨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