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骤然全盘照搬奉国之政策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剧烈动荡,我等数年心血,恐有前功尽弃之虞。”
霍端孝若有所思,问道:“那依陛下之见,该当如何?”
李彻面色沉静:“朕以为,当下最适合大庆的国策,便是一个‘稳’字,之前的一切国策,最好一个都不动。”
他环视众人,强调道:“变的越多,错的可能越多。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,不可急功近利,更不可揠苗助长。”
“待我们彻底掌控全局,政权稳固,民心归附之后,再花上十年、二十年,甚至更久的时间,将奉国行之有效的政策一点点化用过来,方为上策。”
听闻此言,众臣皆陷入沉思之中。
而杜辅臣看向李彻的眼神中,也流露出惊异之色。
他本以为,李彻这位以武略定鼎天下的年轻君主,在理政上也必然雷厉风行。
毕竟陛下年轻气盛,又是一路势如破竹,难免有急迫之心。
就像是庆帝武运昌隆,但在治国方面也继承了他武略的特点,却显得有些不够稳重了。
有些政策匆匆提出,出现问题后就匆忙整改,久而久之,朝廷的公信力也因此受损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