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民兵操典》的基础训练如同熔炉,将散漫的个体锻打成一块块规整的“铁胚”,令行禁止的纪律和基础阵型的概念已初步融入这一百名新兵的骨髓。然而,在云芷的计算模型中,这仅仅是完成了“标准化”的第一步。一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军队,不仅需要纪律,更需要高效的专业分工与协同。
这一日,云芷再次来到校场。经过一月苦训,新兵们已然褪去了不少农夫的怯懦和散漫,眼神中多了几分军人的坚毅和…对云芷的敬畏。他们屏息凝神,等待着“女诸葛”的新指令。
云芷没有多言,只是让墨尘将所有新兵按队列站好。她如同一个严谨的工程师审视零件般,目光逐一扫过这些士兵,同时大脑飞速运转,调取着过去一个月观察记录下的各项数据:身高、臂展、体力、耐力、反应速度、以及在进行不同训练科目时表现出来的细微倾向性。
观察完毕,她转身对墨尘和小队正下达了新的指令:
“即日起,新军编练进入第二阶段:模块化编组与协同训练。”
“模块化?”墨尘对这个新词感到好奇。
“依据个人特质与装备差异,将全军划分为不同功能模块。”云芷解释道,语气如同阐述一个物理定律,“专业化分工,可最大化个体效能;标准化接口,可确保模块间顺畅协同,最终提升整体作战效率。”
她开始具体划分:
“长矛方阵模块:选拔身高臂长、体力充沛、性格沉稳者六十人。专精长矛突刺与结阵防御。此为军阵中坚,负责正面抗线、反制骑兵。”
“刀盾近战模块:选拔身形敏捷、爆发力强、悍勇敢战者二十人。专精刀盾格斗与近距离搏杀。负责保护侧翼、填补矛阵缝隙、近身绞杀。”
“弓弩远程模块:选拔眼神锐利、手臂稳定、心细谨慎者二十人。专精弩箭操作与简易抛射。负责扰敌、压制、精准狙杀(针对军官等重要目标)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