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也。”郭嘉摇了摇头:“邺中所传,袁本初意欲废长立幼,舍弃年长的袁谭和袁熙,立聪慧的幼子袁尚继位,而废长立幼,大违纲常,袁本初担心袁谭和袁熙胸中不服顺。”
“而目下袁谭和袁熙又典兵在外,坐镇州郡,倘若得知袁尚继位的消息,恐将掀起波澜,所故袁本初有意将袁谭和袁熙召还邺城,就近看管起来,以免影响到袁尚出任嗣君一事。”
“废长立幼?”曹操微微皱起了双眉,眸子中精光闪动。
说来袁绍眼下是曹操的盟友,但寻根问底,袁绍到底是曹操的敌手,敌手做出错谬的事情,尤其是这等天大的错谬,曹操合该高兴才是,而非双眉皱起,似是碰到了不好的事情。
但曹操非是想到当下,而是展望未来,认为袁绍废长立幼,于他有大不利。
如今秦王刘璋一家独大,袁曹携手或可与之抗衡,可现下袁绍命不久矣,行事错乱,做出废长立幼的事情。
到时候幼子袁尚上位,作为长兄袁谭和袁熙的岂能心中服顺,加上袁谭年长多时,于邺中文武中颇有根基,袁熙虽是不才,可出典幽州,在地方上是盘根错节,有诸多的拥簇。
若是身为幼子的袁尚压不住袁谭和袁熙,到时候河北必将掀起一场波澜。
结果好一点,就是袁尚行事无有差漏,不经大的动静,就将袁谭和袁熙拘禁起来,而若是结果差一点,那就是袁谭和袁熙寻着机会奔到地方上,各自拥兵同袁尚对抗,到时候三家分河北,兄弟间互相厮杀抗衡。
而河北一乱,秦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,且河北由于内乱,力量分散,想来断乎难以同刘璋对抗,秦军若是自太行山俯冲而下,河北料来必为秦军所得。
到了那个时候,没了袁氏这个盟友在河北呼应,曹操自忖他难以在中原支撑,去以区区天下六分之一对抗起天下六分之三四,且地利上又为秦军尽占,若无天幸,败局已定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