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救,当然要救。”荀彧肯定道:“正如丞相所言,今袁氏与我,是唇齿的关系,虽说谈不上一荣俱荣,可一损必当俱损,此行北上非是救援河北,实是挽救自身尔。”
“丞相,荀令之言是也。”郭嘉跟着道了一句:“夫河北,与我不过隔河相望,渡口极多,地势通便,倘若为秦军所得,秦军大举南下,我军恐是无力御之。”
董昭上前,跟着附和了一句:“丞相,诸君所论是也,虽是袁氏旧日与我有怨,可今时我等与袁氏结为盟友,又秦军势大,非携手袁氏不可抗也,断不能坐视河北为秦军所得。”
一众谋士议论纷纷,多以为应当抛弃旧日仇怨,北上救援袁氏,不使己方落得形单孤影的境况。
当然,此中少部分谋士有不同的看法,有人以为袁氏非良善之辈,或可趁袁刘大战,略地于河北,取河北膏腴之地为用,来日以之对抗秦军,这般就不用在对抗秦军时,分出力量防备一手袁氏。
不过这等背刺盟友的计策,为一众重臣所驳斥,出谋之人灰溜溜的缩了回去,不敢再出言献计。
曹操心下早定北上救援袁氏的念头,如今见一众谋臣多是这般态度,他点了点头:“诸君之意与孤同也,袁氏为我盟友,念及义理,会当发兵救援,不做小人之举。”
接下来,曹操就发兵救援的时机,同一众谋士再度商谈了起来。
这里谋士的意见呈现多端的情况,有人以为应该尽早北上,有人以为不必急着北上,且等观察一下时局再出手,又有人以为不必北上救援,或可通过攻打河南尹吸引秦军主意,减少邺城面对的压力。
经过长时间的讨论,曹操敲定北上救援,至于时机的话,他决定先行遣兵北上,于大河之畔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夺,若邺城危急则急速北上,若是邺城安稳若泰山,那就等到袁刘各自筋疲力竭再行北上。
……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