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绍萌生了退意,玉璧城累月不下,地利上他输蜀军一筹,而今天时又不利于他,此行河东,征战攻伐,再打下去只怕也没有个好结果,不如就此退去。
沮授闻弦声而知雅意,他听出了袁绍的心声,知道袁绍有退兵的意图,而就眼下的局势来说,退兵似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,毕竟玉璧城犹如天堑横亘在他们面前,非是积年不得下也。
“明公莫不是有退兵之意?”沮授直白的问询了一句。
袁绍摇了摇头,他否决道:“吾大军十万至此,阻于玉璧城下,未得河东一城一池,又不得牛羊马匹,士庶黔首,就如此退去,恐教天下笑矣。”
本意想退兵的袁绍,此刻却是给出了相反的答案,这句回答落在沮授耳中,沮授顷刻间就明白了袁绍心中的盘算,他知道袁绍这是想退兵,但不想承认他想退兵,而是想从别人口中得到退兵之议,袁绍再去做拍板。
沮授心中轻叹了一声,当下袁绍的行为确乎是掩耳盗铃,毕竟袁绍只因不愿背负退兵之议的提出人身份,就这般云山雾罩,有失君主的气度。
一声轻叹后,沮授拱手向袁绍言道:“明公,夫非常人也,行非常之事,岂能因为他人耻笑而行不利之事,况乎是军国大事,事关生死,自当慎重论之。”
“我军顿兵坚城之下,已有月余也,而玉璧城坚,授思来非逼得城内断粮,实难拿下玉璧城,可玉璧城内积蓄可支一年,城中又可屯田,非一二年之功不得下也。”
沮授语重心长的劝诫道:“明公,当今之事,唯有早早退兵为宜,不然秋雨连绵,后方粮草督运不济,军中饥寒,为蜀军所趁,将悔之晚矣。”
“卿言是也,然容我再思量一二。”袁绍没有立即应下,毕竟这未免显得他倾心于退兵之策,思量一两日再行退兵,就显得他行事慎重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