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必如此。”刘璋摇了摇头:“吾刘氏驾临天下,镇御四方,却不能止凶除暴,致使汉家儿女沦落为蛮夷从属,这是我刘氏的失职,即是我的失职,今次解救于你,不过是挽回一二,当不得什么谢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蔡琰眸色微微呆愣,她未曾想到刘璋会有这番说辞,将她陷于南匈奴的罪责归咎己身,胸中感切之下,蔡琰辩解了一句道:“此盖董卓、李郭等国贼的罪责,非是大司马的过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同蔡琰接谈一二后,刘璋对蔡琰言道:“听说卿家中以前有很多古籍,有千余册之多。”他给出了召见蔡琰的真实意图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非止千余册。”蔡琰回道:“先父亡故的时候,留下的书籍有四千余卷,只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里蔡琰有些伤感,她顿了顿继续说道:“因造丧乱,流离失所下,古籍保存下来的很少,不过妾身过往通读古籍,尚且能记得四百余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否劳烦撰写一二,以免古籍泯灭于尘烟,不得流传后世。”刘璋垂询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蔡琰颔首:“非是大司马,妾身无有今日,大司马有命,妾身自当遵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善,卿可暂居官舍撰写古籍,至于卿日后的居所,吾着人为卿修缮筑起。”刘璋给出了对蔡琰的处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唯君命。”蔡琰应了一声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接谈快结束的时候,刘璋出言道:“卿父昔日丧于牢狱,草草掩埋,今次吾着人寻觅了卿父的葬处,起棺椁,将以公卿之礼重新入葬,如此寄慰一二卿父之贤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公厚恩,妾身没齿难忘。”蔡琰伏拜而下,向着刘璋再度表示谢意,毕竟这等的恩情,她此生恐怕都还不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