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此一事,高干和颜良秉着谨慎小心的心态,远远的放开了斥候和轻骑,在尾随追击蜀军的时候,一有情况就止住脚步,以免重蹈蛮夷仆从军的覆辙。

        近乎礼送蜀军出境一般,高干和颜良追击蜀军走出了雀鼠谷,踏上了河东的边缘地带,二人驻兵于此,没有继续前行,而是派遣了使者向邺城行去,打算问问袁绍的主张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此刻的邺城中,大将军袁绍却是处于犹豫的境况之中,他在想是南下,还是西进,具体优先处理曹操和刘璋哪一方为宜。

        说来也是袁绍麾下谋士众说纷纭,各执一词的缘故,才让袁绍迟迟下不了决定,以至于自去岁讨定公孙瓒以来,到如今近乎一年的时间,即整整一个建安四年,袁绍都无有举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在蜀军进犯太原郡的时候,袁绍派遣了颜良和高览前去抵御蜀军的进犯,其他再无一二大的动静。

        ‘西进?’

        ‘南下?’

        关中刘璋,负宗室之贤名,拥关陇、巴蜀之沃土,必为大害,宜先除之。这是袁绍麾下沮授、审配的观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颍川出身的荀谌和辛评则认为,关中有潼关、蒲坂之险,纵使十万大军往之,亦难以攻克,不如就易避难,南下中原攻打曹操为上策。

        况且若是河北大军阻于潼关、蒲坂,届时曹操有所异动,引兵袭取邺城,恐将为大害,毕竟由中原向邺城,除却黄河较为险阻,却是无有什么大的关卡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