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荀卿,可近前一些。”刘协出言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荀彧缓步前行,来到了刘协之下首座的位置坐下,他面色上泛着淡然的笑意,向着拱手问道:“不知陛下召臣何事?可有臣能为陛下效力一二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无事,朕不过是一家翁尔,外间的国事、天下事,自有大将军(曹操)为朕料理定夺,朕却是无忧于天下也。”刘协缓缓言道,言语平缓且淡然:“今者召荀卿一见,不过是同荀卿闲聊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闻言,荀彧面色不由一暗,上首的刘协话语中不含任何的语气,可那股子怨气却是显露无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为君者不宜将国事一以委之臣下,此非为君之道也,陛下身为天子,自当习于国事,亲抚黎庶才是。”荀彧劝导了一句,他说出了一句正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子刘协打量着诚心正意劝谏自己的荀彧,他摇了摇头,轻轻的叹了口气道:“习于国事,却是不得理政,习之何用,无异乎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,靡费千金,却是无济于事……天下之事,非在朕也,而在大将军也,有大将军在,朕无需理政,亦不应理政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何出此言?大将军不过是理一时之政,非是侵夺汉家权柄者……往日董卓悖逆,是大将军首倡义兵,会和关东诸侯讨董,可知其人之忠烈。”荀彧听得这般诛心的话,他出席俯首向着刘协劝告道,并借着往事表明了曹操的忠良之性。

        荀彧的话,入得刘协的耳中,他的心稍稍好受了些,不过不是因为荀彧的话,而是荀彧的态度,他自觉荀彧非是曹氏的死党,而是微微心向汉室的贤良忠臣,可惜忠贤少矣、权佞多也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念至此,刘协想到往日在董卓、李郭把控下的旧事,再想及今日方物被夺、于董贵人身前丢了颜面的屈辱,他索性破罐子破摔的道了一句:“卿无需多言,近日之事,已是明证,但递上一句话给大将军,若大将军愿意辅助朕,则辅助之,若不愿辅助朕,还请早日自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言罢,刘协起身,转入了后堂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!”荀彧追着刘协的背影讶异了一声,他未曾想到今日刘协唤他前来,竟是说出这般的话,不过他细思了一二刘协的话,似乎事出有因,非是刘协无事生非也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