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是少年豪情,刘璋内心赞美了一句,历史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记载了这位日后骠骑将军吴班,有着豪侠的风采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懿却只觉的头疼,他这个族弟太过直楞了,硬是要十发十中,不想落下一点面子,真是牛脾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身穿武服的吴班,执弓挟矢走到箭垛距离七十步处,屏气凝神,拉开弓矢,有若满月。

        少年可谓英气勃发,看着这幅模样的吴班,刘璋愈发的喜爱。

        须臾之间,吴班已是发出一箭,射出的弓矢有若流星一般,不偏不倚,顷刻间正中七十步外箭垛的红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彩。”刘璋抚掌称赞了一句,他身侧的吴懿则是面带微笑,暗自松了口气,这第一箭好歹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吴班看到自己拿到的开门红,露出了一丝微笑,但很快他又面色如常,沉下心来,从箭囊中拿出第二支箭,须臾间第二箭如同风雷一般,瞬间插在了箭垛的红心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箭,又中红心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连射皆中的的吴班,刘璋不由感慨,射箭不愧是君子六艺之一,吴班如此年少,亦是精通射艺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国从西周时期开始弓箭文化就十分发达,弓箭常做御敌狩猎之用,当时的人家中生下男孩后,要用桑木弓射六根蓬草制成的箭,分别射向天、地、东西南北四方,代表男儿志在四方。

        发展到春秋,在孔夫子的抬高下,在御敌狩猎之余,世人将射箭抬升了一个新的高度,称为‘射艺’,一行一止皆有明确规定,一鞠一射同有礼仪内涵。

        礼记中更是把射箭和德行联系在了一起,射义中讲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。内志正,外体直,然后持弓矢审固。持弓矢审固,然后可以言中,此可以观德行矣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