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边李桓道:“兄长,李武是自家子弟,念在他亡去的父亲面上,你就饶过他这一回吧。”
李应和李桓环抱着李榷,不使李榷有机会痛下杀手,口中不断出言安抚李榷暴躁的情绪,想着使李榷的怒气平息下来。
好半晌,在李应和李桓的恳切下,李榷才放弃了杀死李武的念头。
李榷将宝剑入鞘,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李应和李桓身后战战栗栗的李武,面对盛怒的他,李武即是不敢逃,也不敢上前求饶,冷眼扫了几眼李武后,李榷淡漠的骂道:“竖子,若不是念在你父亲昔日有恩于我,你便是有十颗脑袋,也不够砍的。”
这时惶恐不安、呆立原地的李武方才缓过神来,他跪拜在地,向着李榷求饶道:“叔父,侄儿一时不察,为贼人所趁,丢了陈仓,实是罪该万死。”
“万死?哼!”李榷闻言冷哼了一声,随即他迈开步子,向着中军大帐走去,眼下局势错综复杂,他要聚众商议一番。
不多时,李榷在中军大帐的主位坐定,他一手按着腰间宝剑,扫视了一眼入帐的亲信将领,来回几次,判定没有什么人缺席后,他的眼神落在离他最远,紧贴大帐门口的李武,蔑然的说道。
“竖子,还不将陈仓如何丢失的详情报于乃公。”
虽是无意从李武处打听陈仓之失的详情,但陈仓之战后,唯有李武一人逃回了长安,眼下李榷也只好问询起了李武。
李武吞了一口唾沫,他面色紧张的出席,立于帐中向着众人懦懦道:“蜀兵穿山越岭,冒大雪而来,趁着晨曦时分,天色尚且不是明亮,士卒左右不能视物之时,先是突袭拿下了一面城墙,侄儿听闻后,领众前去,欲驱逐蜀兵,抢回城墙,一番厮杀奋战,无奈敌众我寡,却是不敌,侄儿本意死战,念及无人报信、告予叔父知晓,不得已只好趁隙而走,返回了长安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