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王邑和高干之间,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邑一方渐入颓势,盖因高干所统为上党郡兵,夹杂着并州的边军,又有匈奴去卑所部助阵,略优于王邑。
其间,刘璋听闻了一桩事情,那就是高干为了博得河东民心,整肃了军风,尤其是劫掠生事的匈奴去卑所部。高干依仗袁绍的威名,加之手握倍于去卑的兵力,压着去卑释放了劫掠到的妇女,献上了大部分财物。
这桩事,让刘璋窥见了当前蛮夷的虚弱,在四方诸侯强盛的如今,如匈奴、羌胡之辈,顶多是作为鹰犬打手的存在,却是上不得台面,做不得主角。
在欣赏了一会关中即将丰收的麦田,刘璋打马而回,返回了长安城,于官舍中他召集身在长安的亲民官,嘱托他们好生盯着夏收一事。
会议散去,刘璋思忖起了一桩事情,那便是征讨河东的将领人选,目前攻打河东的是袁绍外甥高干,他自认为不当降低身位,亲自前往河东,那有点掉身价了,他应当派遣一员大将前往为宜。
王对王,将对将,竹门对竹门,木门对木门。
刘璋思索了代他前往河东的人选,最优者当是黄权、吴懿,毕竟二人都有过方面之任,且同他关系亲近,是再为合适不过的人选。
然黄权坐镇汉中,吴懿远在河西,皆是奉命守御安平一方,难以轻离,是故刘璋得从当下空闲的将领中挑取一人,代替他前往河东为宜。
……
易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