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。”孙策接过张纮撰写的文书,细细的阅览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‘幼主非有恶于天下,徒以春秋尚少,胁于强臣,若无过而夺之,惧未合于汤、武之事。’这是在说天子刘协年少无过,而今天下的乱局皆是董卓、李郭的过错,不可因此时而行汤、武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‘五世为相,权之重,势之盛,天下莫得而比焉。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,所以扶国家之踬顿,念社稷之危殆,以奉祖考之志,以报汉室之恩。’此处在讲袁氏受国恩厚矣,当思报效国家之意,而不应该僭越称号,为天下所恶。

        ‘世人多惑于图纬,而牵非类,比合文字以悦所事,苟以阿上惑众,终有后悔者,自往迄今,未尝无之,不可不深择而热思。’最后是孙策对袁术的劝告,劝告袁术不应该惑于图谶,做出悖逆之事,如此行事,最终将后悔莫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所书,大合我意,就如此发于袁术。”阅览完文书的孙策,他抚掌一叹,感慨于张纮的文采和构思,打算就将这封文书发于袁术,作为和袁术断绝关系往来的檄文。

        从今而后,他将自立一方,成为堂堂正正的一方诸侯。

        ‘可惜公瑾不在,不然大摆宴席,开怀痛饮,岂不美哉。’嘱咐张纮去递发文书后,孙策念起了周瑜,周瑜前面追随他荡定江东之后,返回了寿春,如今却是不在他的身边,不得和他分享喜悦。

        淮南,寿春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道不平之声从寿春的衙署中传出:“刘季玉小子尔,不过灭了关中的李傕、郭汜,朝廷竟是加封其为蜀王,真是大谬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出言之人,正是如今已自立为帝的袁术,尽管如今已经称帝,但他对于朝廷加封刘璋为蜀王一事很是不平,认为如此加封过于宠命优渥了些,但其实是袁术见到刘璋被加封蜀王,心中羡慕嫉妒恨的缘故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