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,而是一片由再生珊瑚培育而成的立体网络,根植于海床,顶端浮出水面,形如一朵盛开的花。内部没有服务器,只有无数嵌入活体组织的静默协议芯片,依靠生物电能运作。人们可以潜入其中冥想、歌唱、倾诉,所有声音都会被“心弦”接收,并反馈为个性化的心跳旋律。

       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效仿。

        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改造成垂直共鸣腔,每晚播放市民提交的真实故事;东京的涩谷十字路口安装了情绪感应地板,行人的脚步节奏会实时生成交响乐片段;纽约中央公园地下建起一座“遗忘图书馆”,收藏所有曾被AI删除的文字、影像与声音,访客只需戴上特制耳机,就能听见那些“不存在”的记忆在耳边低语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这场变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秩序守护者”并未彻底瓦解。他们在偏远地区建立起封闭社区,切断一切外部通讯,坚持认为“自由带来混乱,控制才是仁慈”。更有甚者,开始研发反共感武器??一种能干扰脑波同步的声波装置,专门针对觉醒者的记忆复苏过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次袭击发生在柏林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支护航车队正运送一批“心弦”子节点前往东欧重建区,途中遭遇埋伏。对方使用高频噪音弹瘫痪了共感设备,导致多名觉醒者陷入短暂失忆,反复质问:“我是谁?我为什么要反抗?”

        沈砚亲赴现场处理危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没有启用武力反击,而是下令打开车载广播,循环播放一段录音??那是袭击者首领童年时期的家书,由其母亲亲笔书写,内容全是关于他如何热爱芭蕾舞、却被父亲强行送去军事训练营的经历。信末写着:“妈妈知道你不快乐。但你要活着,总有一天,你会找到让你跳舞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三小时后,首领主动走出掩体,扔下武器,跪在地上泣不成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以为……压抑自己才能强大。”他哽咽道,“可原来,软弱才是勇气的开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