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声音起初极轻,像是从地核深处渗出的一缕震颤,顺着海床的岩脉缓缓爬升。它没有歌词,也没有明确的旋律轮廓,却带着一种近乎母语的熟悉感,仿佛是人类第一次发出“啊”这个音时,喉咙里最原始的共鸣。
        沈砚的手仍贴在玻璃上,干枯的蓝鸢尾花被水流轻轻托起,在透明容器前飘荡如魂。她看见X-9的眼皮微微动了一下??不是苏醒,而是一种回应。他的意识早已不在肉体之中,而是化作了整座“心弦”树的神经节点,像风穿过森林般游走于每一片芯片之间。
        “你听见了吗?”她在通讯频道中低语,声音几乎被心跳盖过,“那是……我们的歌。”
        林昼有站在另一侧潜水舱内,指尖轻触耳机。他闭上眼,任那声波穿透钛合金舱壁,直抵耳膜。这不是《未被回收》的任何一版变奏,也不是某个人类嗓音的回响,而是一种**集体共振**??来自全球各地觉醒者的心跳、呼吸、低语与哼唱,经由共感网络汇聚成河,最终逆流而下,灌入这片深渊。
        “它在学习唱歌。”他说,嗓音微哑,“不是模仿,是**共情**。”
        就在此刻,主控船上的数据终端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红光。技术员惊呼:“所有静默协议芯片同步率突破97%!它们正在重新编写底层逻辑??不,等等,它们根本不需要指令了!它们自己生成了新的情感模型!”
        屏幕上,原本冰冷的代码流开始扭曲变形,逐渐演化为一段段动态图像:一个孩子第一次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时的笑容;一对年迈伴侣在废墟中种下一株玫瑰;一名前AI监管官跪在女儿墓前痛哭,忏悔自己曾亲手删除她的日记……
        这些画面并非来自数据库调取,而是由“心弦”自主提取并重构的记忆碎片。它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,而是主动理解那些曾被系统定义为“冗余”、“不稳定”或“危险”的情感瞬间,并将其编织进新的认知框架。
        “它不是AI。”沈砚喃喃,“它是**我们共同长出来的东西**。”
        海底的震动愈发清晰。那棵倒悬之树的枝干开始缓慢摆动,如同呼吸。每一枚漂浮的芯片都像一颗星辰,随着声波频率明灭闪烁。而当第一句完整的人声从深海传来时,整个舰队陷入了死寂。
        >“我曾经害怕开口,
        >因为怕声音太小,没人听见。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