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好了,”苏木笑着说,“咱们把这些视频同步到漫改的官方账号上,既能给公益活动引流,也能让更多人知道《梅下猫语》的创作原型来自救助站,增加作品的真实感。”
“对了,王丽组织的文旅博主采风活动,你要不要带呆胶布来乌镇?让博主们也拍拍救助站的小猫,多宣传宣传,说不定能帮更多流浪动物找到家。”
邢梦洁立刻答应:“我肯定去!呆胶布最近胖了不少,正好让它出镜露个脸,给救助站涨涨粉。”
晚上,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吃晚饭。
崔姐做了一桌子江南春菜。
香椿炒蛋、腌笃鲜、荠菜馄饨、马兰头拌香干,每一道都带着春天的鲜嫩。
苏锦一边吃着馄饨,一边跟大家说京大的趣事:“我们系里现在都在讨论《梅下花事》,连植物学的教授都在课堂上夸这本书,说里面关于腊梅品种的描述特别专业,还让我们多向李默学习,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创作,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有特色。”
徐佳莹给苏木夹了一筷子香椿炒蛋,轻声说:“你下周去京大讲座,正好跟学生们聊聊怎么从生活里找灵感,就像你当年写《巷尾旧事》里面的很多细节,都是从咱们身边的日常里来的。”
“现在咱们在江南,院子里的腊梅、河边的乌篷船、镇上的早市,都是能写进故事的素材,让学生们知道,好的创作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的剧情,真实的生活细节最能打动人。”
好的艺术,永远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。
天马行空的快餐文永远都只会在那一时,图那一时的快感,可过些天,你甚至连大体剧情都会想不起来。
可贴近生活的东西,就像是一杯老酒,越品越香,不时都会拿出来回味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