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雨柱起身拿起笔,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:“引进”与“本土”,又在中间画了一条线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开口道:“问题摆出来了,根子也摸到了一些。向往欧美的大环境我们暂时改变不了,但黄河不能坐以待毙,必须建立一套能吸引人、留住人、用好人、护住成果的体系。今天,我们就要讨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先说引进,兴尧说得对,光靠挖人不是长久之计,成本高、风险大、融合难。我们要转变思路,把‘引进’变成‘融入’和‘扎根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就拿新加坡的皮特森团队举个例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何雨柱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,‘顶级人才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可能你们还不服气,这个以后就能见到了,咱们先说说怎么留住他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众人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好,薪资待遇自然就不必说了,研发平台是我们以后要花大价钱的,更重要一点是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,包括家属安置、子女教育、医疗保障,目标就是让他们安心做研究,把这里当作事业终点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,何雨柱停了下来,让下面的众人消化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会议室陷入短暂的讨论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久后,小满先开了口:“新加坡现在的配套其实已经有个雏形,人才公寓、国际学校、医疗绿卡。我们可以照抄,但要加上一条——家属工作安置。研究员的太太如果也是工程师,可以直接进厂或进实验室;如果是教师,进子弟学校;如果是护士,进职工医院。不让一个人才因为家属就业发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