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是得给他们找个住的地方,其次是给他们安排一下被褥、衣物等必需品。重中之重是几人的口粮问题,这才是大事儿。
几人不同于知青下乡插队,知青下乡是有粮油补助的,一般都是半年口粮,加上每月二两或三两食用油,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每月还会给知青们发放几块钱。
钱不多,是让知青们购置燃料、副食、急缺的生活用品的,也算是让知青们能有半年的适应时间。
当然,这肯定不包括陕北,这地界儿穷,老百姓三五不时的就要饿肚子,别说钱了,就连食用油也不一定有。
至于如路平安、裘小健他们几个,呵呵,他们跟人家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压根没得比。
还想着发粮食、食用油和钱?那是不可能的。
若是运气好,分到条件好的村子,不用和村里人争夺本就为数不多的口粮,自然要好过点儿。
若是分到条件实在的不好的屯子,村民都没得吃没得穿,哪来的本事养几个巨能吃的半大小子啊?
路平安觉得住牛棚还好啊,他和很多知识分子和城里的小青年不一样。
别人只觉得这是一种侮辱,一种惩罚,却独独没想着保命的事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