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还只是兵力上的差距,不包括后方国力带来的各方面的差距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中原大战,赵匡胤手握四十多万兵马,但就是因为国力的因素,短短几个月的时间,中原战场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一场战争而言,国力的因素还有超过兵力的因素。或者更为准确的说,兵力只是国力的体现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故而,李牧手握二十多万雄兵,在各方面占尽优势的情况之下,平面冀州,从理论上来讲,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往常的李牧,相对帝国的其他重将,确实是欠缺了几分运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一次,由他作为帝国平灭冀州的主将,显然,这是李翔特意给他这个晋室宗亲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晋室宗亲之中的领兵重将,李靖早就已经一枝独秀,而以他的地位之高,再想要领兵的话,也基本不太可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在大晋之中,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。如果再有的选择的情况之下,当然不可能让其中一人独揽军中威望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抛除了李靖之后,接下来就是李牧和李存嗣这两个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李牧和李存勖,在众多宗亲之中,绝对算是战功显赫的代表了。只不过,这两个,缺少那一种决定性的功劳,缺少那种有着突出意义的功劳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之后的李嗣源、李克用等人,如李克用,如今已经可以说是垂垂老矣,不适合在奔波。如李嗣源等人,相比李牧和李存勖,在战争这方面要差了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一次,就是李牧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