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氏好笑之余,摇头点评,“之前人多,不是轮到他们三房,还要帮老大一家干活,如今他家才几口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加上三弟妹原本干活就利索,如今为她自家忙了,更不用说了。几个孩子又勤快,自然空闲的工夫也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我夸他家几个孩子有多好,确实不错,大妞和五郎带了个好头,下面几个也就跟着学的有模有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句孩子老叔老婶没听到的话,他们家九郎还真比不上八郎,八郎这孩子眼里有活儿,是个能吃苦的孩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偏偏读书虽说靠天赋,但也要本身主意正,不会人云亦云,能吃苦才行。旁的人不说,就说咱们家六郎。

        有几个像咱们家六郎一样,打小起嘴上不说,心里打定主意就不会听谁说啥,他就只管照着自己心思行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是如今,他两口子应该手上不缺银子了吧,三丫又不是野心大到六郎非得搏个举人进士不可的性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理来说,六郎能松口气,犯不着再想之前一样苦读了吧,可你瞅他啥文会宴请,他去凑热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能不去凑热闹,拉都拉不走他,平日里除了家里就是县学,书本都没有放下,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咱们二郎,这才多大,当坐堂大夫了,他是聪慧,可也是先吃尽苦跟董大夫进山挖要开始不是?

        学医术并不比读书轻松得了多少,光他背的医书就老多了,还早出晚归,功劳就在一个能吃苦的上面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