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世纪末是黑火药做炮弹爆炸药和发射药的最后时期,炸药正处于变革的前夜。19世纪八九十年代,恰恰就是世界海军和火炮革命性进步的时代,昨天还堪用的东西,转眼就会落伍。

        1880年代还有很多炮弹弹头,就是装填配重物的,穿甲弹尤其如此。是不会爆炸的。这就是正常的炮弹。北洋舰队的覆灭,最大的原因就是海军是持续发展的兵种,清政府在北洋水师成军后,不愿意继续花钱升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导致北洋舰队的炮弹是架退式火炮射速慢,炮弹是使用黑火药的,爆炸威力不行。很多穿甲弹的弹头都是装填砂石配重物没有爆炸能力,只能打洞出来。这也是我们看到战后,小鬼子的船上很多洞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东瀛联合舰队的副炮,大量换成了最新式的六英寸的管退式152舰炮,炮弹装填下濑火药(从法国偷来的苦味酸炸药技术。)

        在甲午战争之中,北洋海军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缺少速射炮。相比于日舰合计67门的完美型速射炮,北洋海军只有6门35倍120毫米克虏伯早期型速射炮。

        双射速相差25倍。黑火药和苦味酸炸药爆炸威力差75倍!!!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是战败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训练上小鬼子没优势,北洋海军命中率超过百分之四,他们才一点几。主要是朝廷不给钱升级,导致关键时刻装备全部被淘汰造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凡的十二磅野战炮是这个时代,通用的最大口径野战炮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欧洲也一样,之后两百年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大的口径,重量太大,无法拖曳跟随大军行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