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的驻屯官兵只能切削木片,用草绳连缀起来成册,制作木简代替竹简。

        1913年和1930年起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,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出土共约三万枚竹简、木简、木牍等。

        绝大多数为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。现存木简上最早的纪年为公元前90年。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想到小娘皮指挥发掘了这么牛逼的东东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凡马上按照现代地图查找之前发掘地点和这次的发掘地点,进行对比。因为他不可能把现代已有的木简重复拿出来,那样没法解释。只有现代没有的,才好让它们面世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凡很快就放下了戒心。因为两次发掘的地点不一样。内容不可能一样。这种文书一类的东西,每一个枚都是独一无二的。除了官府档案,会有存档外,其他的不会重重复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官府档案,有重复就是正常的,但是字迹也不会一样。这东西都是手写的,存档也是誊抄,不会是印刷品。

        现代存世的居延汉简是两次发掘的产物。

        1913年、1930年由瑞典学者贝格曼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发现的,共出土了一万余枚汉简。这些汉简大部分是汉代边塞屯戍档案文书,一小部分为书籍、历谱和私人信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部分现存台北中央研究院下属的历史文化研究所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