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绥县城西大营,被招降的各路乱匪都驻扎在这里。
这段时间,这些刚刚招安的所谓官兵,可把延绥的百姓祸害苦了。这些人现在虽然穿上了大明官军的红色战袍,但是,他们我行我素,和做贼时的做派一模一样。
毕竟他们就没有受过训练,也不知道官兵是什么样的。
吓得延绥县城的百姓,打柴都不敢从西门走,大姑娘小媳妇更是吓得连家门都不敢出。县令下令关闭西门,北门,只留下南门和东门供百姓和商贾出入。
延绥又称榆林镇,是九边重镇之一。这里设有延绥巡抚一人。受驻地固原的三边总督节制。
榆林城地势三面靠山,一面临水,地形上东高西低,东面全是沙漠。
北城外则是有五个城堡,居高临下相互声援。
西面虽然靠水,但冬季早已结冰,然而西面地势开阔,不便隐蔽。
杨鹤其实对这些无耻混蛋也是不放心的,特地把军营放在西面,便于延绥总督在城门上了望监视他们。
榆林卫,隶属延绥镇,延绥镇乃是明朝九边重镇。《明史》记载:“榆林卫天下雄镇,兵最精,将材最多,然其地最瘠,饷又最乏。”
榆林镇边军士兵,粮饷无着,为了吃饭大批投向农民军,是关内战场形势逆转的根本原因。
郭沫若在《甲申三百年祭》中写道:“早期匪是打不过兵的,但匪在长期的拉锯战中,受到了兵的充分训练。加上兵大量投入匪,渐渐的兵就打不过匪了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