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也得到了发展
,贩卖这些产品到大明各地的商人也发了大财。吸引更多人投入进来。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发展。毕竟这些沉重的金属制品,需要运输。
卖的最多的钢铁制品,居然是钉子,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。
现实中用到钉子的地方比螺栓多的多。好多商人,看到了商机,在北直隶到处买地修筑小型水库和水坝,从新城机械厂购买水力机械。通过模具压制各种产品。尤其是生产铁钉。
以前生产一枚钉子,需要铁匠用锤子敲出来。钉子可是非常贵的。
中国古代之所以发明了榫卯结构,就是被钉子的价格逼得。
榫卯结构不容易腐朽,不是刚性连接,有运动余度,可以抗地震。好处非常多。但是,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,那就是成本太高。
首先,它费工时,做榫卯耗时耗力,技术要求极高,差一点都装不上去。培养一个合格的木匠,成本非常大。榫卯还挑木材。不是什么木头都适合做榫卯的。都是硬木或者比较好的杂木才行。
如果是盖宫殿,官府建筑公共建筑还好。个人造房子就非常费钱了。如果能用钉子,简单高效,能大幅度的降低房屋造价。
但用手敲打出来的钉子尺寸巨大,用铁多,肯定便宜不了。在此时的西方,钉子可以当钱用,用于支付。因为这东西用途太广泛了。到处都要用。
在制作时,每一枚铁钉都需要制作者升起炉火,然后将铁料粗胚烧到红热,再放到铁砧上将其锻打成细铁棍,之后需要用工具将细铁棍截断成一根根一样长短的小铁棍,然后再次加热小铁棍,在其一端墩头,另一端敲打成尖状,之后进行打磨,重新加热淬火硬化、退火热处理,最终才能得到一根铁钉。
杨凡推出水利锻锤之后,可以用水力压力机械,用模具每砸一下,就一次性就做出,上千颗大小型号不同的钉子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