汤若望兼职做买卖,也是因为生活不易,神父卖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在大明传教十分困难,毕竟教会的经费也时断时续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年代的海路运输可不保准儿。老头就自己做些奇技Yin巧的物件儿,补贴生活所用。很快他就发现,制作具有军事用途的装备似乎更好赚钱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那里有意大利地区的玻璃,他懂得光学的一些知识,自己做一些铜管的单筒望远镜,能赚不少钱。毕竟他的教堂也是需要钱才能维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每次举办宗教活动,总得给老头、老太太们分发些鸡蛋之类的。否则,就没有人上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他发现,本地兴禾超市里有平板玻璃卖,而且质量比意大利地区的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。而且兴禾超市里,各种商品丰富的让人咋舌。他干脆就用本地产的玻璃磨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麻登云之类的军事长官,他非常努力的去拉拢,希望增加自己在中国的人脉。但是,收效甚微。士大夫对他们始终抱有戒心。礼貌的保持着不即不离的态度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在给教会的回信里感慨,他发现在华夏,只有成功了,才会有人脉。而不是依靠建立人脉才会取得成功。但你没有社会地位时,你能结交的都是些用处不大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每一次回信,都要把最近了解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,汇报回去。因为西方如饥似渴的希望学习东方的知识。同时,又给他回信作出指示。那就是如何让中国人相信,这些知识和文化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,而是从西方传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对这些任务十分的头疼。这不好办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觉得那些大人物并不了解这里的小民百姓。他们尽管卑微,但他们并不弱智。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,正在编写的古地中海周围的文明史,他们迫切的希望早一点的可以和东方在历史传承上并驾齐驱,或者干脆超过东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来大明的那些人带来的「研究成果」,让他感觉快要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