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翰内森没有再问是否需要肘部支撑,长柄器械显微镜下吻合血管,绝对不可能再悬空操作,所以无需提醒,杨平肯定会选择肘部支撑。
可是再一次让约翰内森意外,也让克劳斯意外。
杨平没有说话,在细小的窗口内,他双臂悬空的状态下开始吻合眼动静脉,双臂比达芬奇机械臂还要稳定,没有丝毫的晃动与颤抖。
克劳斯借助助手的目镜,清晰地看到视野下,器械的尖端正在进行最熟练的微操。
不管是眼动脉还是眼静脉的吻合,毫无难度,每一针不仅一次到位,始终保持节奏,针距与边距均匀一致。看上去有机器的精确,又呈现出手工缝合的艺术感。
这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超级人形手术机器,这是克劳斯对杨平的评价。
约翰内森一直盯着第二副助手目镜,这是他第一次与杨平同台手术,如此近距离观看杨平的手术。
导师的水平如神一般,让他心底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崇拜与敬畏感,难怪罗伯特愿意跟随在导师的身边,鞍前马后,不辞辛劳。
难怪他们不惜一切地学习汉语,就是为了能够跟随在导师身边,能够与导师面对面交流。
很快,眼动脉及伴行静脉已经吻好,几条肌肉也完成吻合,眼球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“结束了吗?”克劳斯问道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