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在南陇赵氏,每一位及笄待嫁的赵氏女,都会被赠予一枚特殊的冰白玉簪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赵清秀打记事起,就憧憬巴望着这一枚首饰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很早起,家人就和她说过,她不会有,因为这是南陇赵氏嫡系房女子才有资格戴的东西,族老不会给旁系偏房的女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她家还是南陇赵氏最穷几房之一,她又是个招人嫌的小哑巴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一枚冰白玉簪子也成了童年幻想中羡慕而不得的东西,最多是在梦里戴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离它最近,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,是幸运无比的被婆婆选为檀郎的童养媳,去好好侍奉婆婆。

        童养媳,按照大周习俗,完婚不备酒席,不举行婚仪,一般由娘家做二三套新衣,接回婆家了事,童养媳自幼定婚不得反悔,否则会遭十里八乡的舆论谴责。

        婆婆亲自上门,接她回家的那一日,也是赵清秀前半辈子最开心的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婆婆赵氏是南陇赵家嫡女,算是她的族姑姑,与她父亲一辈,不过很受族老重视,很早就嫁给了当地的书香门第欧阳氏,打记事起,这位婆婆就是族人口中的赵氏女楷模。

        记忆中,一年到头总是坐在门槛上背对着她、挡住屋外天空的阿父,那日,在门口徘徊,局促搓手,不时伸长脖子张望着远处的某顶花轿。

        围着灰围裙总是打开米缸唉声叹气的阿母,满是皱纹的脸上,也朝她挤出了久违的笑容,给她缝补自己曾用过的新衣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