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举动,在朝堂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。知晓内情的史官愤懑不已,以头抢地,痛心疾首地质问新君:“陛下!先帝功盖寰宇,威加海内,岂可如此污蔑?此等行径,与桀纣何异?后世将如何评说陛下?”

        许多受过刘盈恩惠、或真心敬仰其功绩的臣子也纷纷上书,言辞激烈之程度,指责刘恒忘恩负义,为了抬高自己而刻意贬低兄长,是赤裸裸的背叛!

        面对如潮的反对和不解,刘恒心中有苦难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何尝不知兄长是何等的雄才大略?他何尝愿意亲手将兄长的丰碑推倒,并泼上污水?

        每一次在修正史书的诏令上盖章,他都感到心如刀割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他记得兄长的嘱托——为了减少时空扰动,修补虫洞,必须尽可能让历史回归“原貌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兄长的辉煌,本身就是最大的“异常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恶名,他必须背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朕意已决!凡有再敢非议史笔者,以诽谤先帝、惑乱朝纲论处!”

        刘恒只能强忍委屈,以帝王的威严强行压下所有反对声音,将修史工程强硬地推行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